top of page
搜尋結果

以空白搜尋找到 10 個結果

  • 互相配搭 相輔相成

    李晶在九月廿日應福音證主協會邀請,於The Corner主辦的教牧領導力發展日2023「教會變革:由抗拒到擁抱」專題講座,以「遊走於聖俗之間」為主題作分享,他引述「香港教會更新運動」於2021發表的調查報告,指大部分職場信徒感到教會對他們的關注不足(註1、2)。場內場外都有很多迴響,現嘗試回應一些常見的問題。 Q:咩係Slasher?係咪即係炒散? Slash由瑪奇· 阿爾堡(Marci AlboherAlboher)於2007年所提出(註3)。20世紀末期開始,許多人不再只專注於一項職業,以「/」(slash符號)來區分不同職業身份。這個全新的人生價值觀在於多元人生,以增加職業發展中的自主性和多樣的可能性,從主動追尋多元工作和體驗不同生活帶來更大的心靈滿足。 Q:Slash牧者係咪嫌牧職人工太低至轉做兼職? 作為一個Slash牧者,他目的是為了解時下職場信徒的需要。「對軟弱的人,我就作軟弱的人,為要贏得軟弱的人。對甚麼樣的人,我就作甚麼樣的人。無論如何我總要救一些人。」(林前九22)Slash牧者希望主動探索不同的身份角色,以較接近的距離與不同羣體同行。阿晶利用自己的知識背景及經驗,搞生意擴大接觸面;開設YouTube頻道推廣普及神學;當然不能不提「活伙」這個平台,集合了不同技能Slashers,透過籌辦不同活動來成為堂會對外的助力。 Q:咁係咪全職牧者都應該考慮轉型做Slash牧者呢? 各人的呼召不同,回應神的方法都可以不同;職業無分貴賤,職業也沒有聖俗之分。在全職牧者忙於堂務、難以分身下,阿晶作為一個Slash牧者不單能成為堂會牧者助力,更成為堂會對外的媒介。例如,活伙就是配搭不同堂會場地舉辦多元化活動的平台,可按不同羣體和活動目的需要調整福音含量,從而幫輕牧者。堂會人手能集中信仰的培育,活伙則以形態上的豐富配搭,相輔相成。 有關專題講座的詳細報導,請到以下網頁瀏覽: .《基督教週報》 http://www.christianweekly.net/2023/ta2043009.htm .《時代論壇》https://www.christiantimes.org.hk/Common/Reader/News/ShowNews.jsp?Nid=172714&Pid=102&Version=0&Cid=2141 註: 1. 梁國全、劉梓濠,《2021逆境中香港教會跟進研究簡報》(香港︰香港教會更新運動,2021),23。 2. HKPES:〈 2018 HKPES香港在職信徒工作處境調查報告概要(一) 〉,《職報》,第3期(2019年),4-5。https://www.hkpes.com/2018-hkpes香港在職信徒工作處境調查報告概要(一) 3. 瑪奇· 阿爾堡(Marci AlboherAlboher)(20172017),《 一人 多職:工作 生活成功新模式》(One Person/Multiple Careers Careers:A New Model for Work/Life Success Success),Warner Books Inc.

  • 咖啡又關福音乜嘢事?

    在2023年4-5月期間,活伙為浸信宣道會恩樂堂舉辦了一個咖啡工作坊,一共四堂,有十多位參加者參與。短短四堂的工作坊,參加者就初步掌握手沖咖啡的基本技巧,更學會如何品嚐一杯精品咖啡。作為導師的阿晶,「咖啡」之意不在此。參加者不但學了手沖咖啡技巧,也一起重新了解福音在當中的「定位」。 工作坊中重溫「三福」、「四論」、「五色珠」,作為簡易說明福音的框架,是很有用的工具。然而在後現代社會,生搬硬套的理性道理未必湊效;人與人之間的溝通,有時感性的經驗,更為入心。透過一些興趣活動,或者簡單如一起品嚐一杯咖啡,可以更「靈巧」地接觸不同的人,成為福音的媒介。 在最後一堂,參加者邀請了一些弟兄姊妹到來,透過親手沖調一杯咖啡來道出自己經歷神的一個故事。利用學會的技巧,讓本來只有苦澀的咖啡散發蘊藏的甜,與苦中帶甜的故事相呼應;滑過舌頭後的回甘,正巧與歷煉後的甜共鳴,叫在場的每一位都為之動容。 想起保羅所說的:「向甚麼樣的人,我就做甚麼樣的人,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。凡我所行的,都是為福音的緣故,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。」(林前九22下-23)容讓少一點理性,留一線感性的出口,用磨豆的衝擊、咖啡的香氣、流轉的旋渦,在各種風味之間,尋回上主在創造中的愛與感動。

  • 展現神形像的三棱鏡

    早前李晶受亞洲實踐神學學會之邀,在一個網上公開講座【留下來的 Ekklesia 系列】作分享嘉賓之一,講座題目為「留與流,究竟係點?」同場還有另外兩位分享嘉賓:由堂會走出社會的牧者 Elton Lo,及教會福音幹事兼純白鎮創辦人 Deep Lo,並由亞洲實踐神學學會執委、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系主任暨副教授 郭偉聯 作回應。 在講座中,作為活動統籌平台「活伙LiviLinks」創辦人的阿晶,介紹「活伙」如何可以成為中介者,以活動連結堂會的空間與具備不同恩賜的人才,不但能幫助他們探索前路發展,更發揮貫通聯絡教會「身體」的作用,在互相搭配下提升教會「身體」的彈性,展現大公教會的理念。 阿晶回應講座系列名字中的「Ekklēsia」(源自古希臘語,意即聚會、會議)是教會的原形,即信仰生命展現於信徒生活的角色當中,而非只在教會建築物之內。不同恩賜的信徒像是不同形狀的三棱鏡,「活伙」就是盛載他們的平台,在神的光照下一起散發出繽紛色彩的光芒,把不可見的神(invisible God)的豐富展現出來。 相關講座報導連結: 亞洲實踐學學會 https://m.facebook.com/story.php?story_fbid=pfbid02inUuLvwC4vTQ8QGTsZsMHxDfPModZJL6Wnjmvhe4JK8UTi3VwDC6LGACg2se7uRkl&id=100063617868868&mibextid=qC1gEa 時代論壇 https://christiantimes.org.hk/Common/Reader/News/ShowNews.jsp?Nid=171105&Pid=102&Version=0&Cid=2141&Charset=big5_hkscs&p=1

  • 勇而不莽,存舊立新

    上星期李晶獲旺角浸信會邀請,接受網上節目「城心所願」的訪問,題目好搞怪,叫做「好好哋做乜要斜槓(Slasher)?」 難得有機會,阿晶便在節目中盡訴心中情。訪問前半部分主要是介紹他「聖俗不二分」的營商宣教事工,及其背後的理念和遇到的重重困難。從來創新都不容易,挑戰既有觀念而不落入污名,需要步步為營,每每要回到上主面前檢視自己,求問方向。 訪問的後半部分,氣氛變得感性。阿晶訴說着走在這斜槓之路上,時有被誤解,口才好得像他也有理說不清,也因此鮮有人出手幫助。雖說「孤單」是旅途中的常客,但阿晶感到有時連上主同行的位置,也被「孤單」霸佔了,當中的鬱悶掙扎,唯有神知道。 面對「many to many」的大公教會性,需要花很多心力去推動和結連不同的人。踩上鋼線般的風險之路,實在很需要從上主而來的智慧:勇敢而不魯莽,創新而不厭舊。 有興趣聽聽阿晶完整的心路歷程,請到以下訪問連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live/ucBRhAc4UwY 訪問主題:城心所願 - 好好哋做乜要斜槓(Slasher)? 訪問嘉賓:李晶 節目主持:Anders牧師、真真牧師、羅記牧師 上載日期:2023年2月15日 #旺角浸信會 #城心所願 #斜槓牧職 #斜槓牧者 #SlashPastor #活伙 #LiviLinks

  • 堂會影音系統更新梳理全解鎖

    話說某堂會的音響系統,分開在三個地方,要每星期安排兩位肢體加上一位幹事來維持崇拜的進行。牧者苦無對策,在專業人手不足下,甚至想過自己親手逐條線、逐條線整合一個音響系統。活伙又怎麼忍心眼看牧者如此勞苦傷神呢…… 「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,叫愛神的人得益處,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。」(羅馬書 8:28) 於是,活伙找來專業好幫手,協助堂會調整設備,搭理線路,設定系統…… 可是,辛辛苦苦拆開了整個天花,才發現不似預期。本來打算重新鋪設線路,誰知幾十年前裝修時的安排太慎密,竟將一部分好需要調整的線路入了喉管,封得死死的。看似無路之下,唯有臨時改變策略。 「幸好最後work,仲靚聲咗!」來幫忙的影音高手有感而發:「最治癒的是成個上晝喺個音響櫃度簡化了三大袋器材出嚟,去蕪存菁嘅感覺真係好好!」 整理好影音系統,簡化了不少程序,一個簡潔的地方,用幾個步驟就能做到之前的功能,而且音效更好。 中間這一部器材,是可以預先設定profile的,可惜之前沒有人懂得用。現在都設定好了,一按即出最靚聲效果。 ……聽說剛剛過去的星期日,該堂會使用新整理好的影音裝置進行崇拜,不單輕省方便了,音色也有進步。而且,牧者以後每星期只需要安排一位影音肢體事奉就可以了。人和事都輕省了。 這次活伙順利幫助堂會改善影音設備,盼望日後繼續努力燃點「萬事互相效力」的引火線,成為各堂會發展的助力! #活伙 #LiviLinks #崇拜 #影音

  • 聯合市集—「冬日製暖 生活市集」

    今次市集的標題——「冬日製暖 生活市集」,一看便知跟一般市集不同,這次有一新的嘗試,由基督教牧愛堂、立新堂、睦鄰家庭服務中心、九龍五旬節會沙田堂,4 個單位聯合舉辦的聖誕市集,在 12 月 3 日至 4 日一連兩天,在 4 個相鄰地點同步進行,合共 36 個攤檔! 市集前一日,牧愛堂還邀請幾位檔主分享品牌或活動背後的理念,有公平貿易、有本地少數族裔婦女、有以耶穌插畫安慰心靈的導師等等。市集當日,也有 busking 互相引流,展現大公教會性,彼此成全。 #基督教牧愛堂 #立新堂 #睦鄰家庭服務中心 #九龍五旬節會沙田堂 #LiviLinks活伙

  • 平台上的點點活火

    新時代的牧者,也以新形態的方向來行動,多方面接觸生活上的各種層面,從而促進堂會和信徒進入生活中,展現信仰的光彩,而不是只局限在堂會內。傳導人李晶(阿晶)榮幸接受《時代論壇》訪問,報道刊於該報第1837期(2022年11月13日),標題為「堂會牧者係 SLASHER?」 近年來有好多市集,也是教會醞釀的新生態,嘗試以不同活動結連教會與街坊。阿晶在報道中提到冀望成為堂會和流散者的橋樑,作為半職牧者,同時亦有多番攪作。「多點點」(abitMall)是市集常客、攪手,以直接貿易(公平貿易的另一種),並協助產品的包裝和推廣,提升原產地居民生活質素。而「活伙」(Livilinks)是一個平台,甚至可說是一個運動(movement),與在市集中遇到的多才多藝的檔主及手作達人,以興趣班或工作坊等活動,打開教會、學校的門,善用空間,讓人能軟性地接觸福音。 「人點燈,不放在斗底下,是放在燈臺上,就照亮一家的人。 」(馬太福音五章 15 節) 這或許就是阿晶所說的協同效應(synergy)。 (註:報道原文見圖) #時代論壇 #多點點abitMall #活伙Livilinks

  • 「吃喝玩樂」教會新形態

    在新常態下,教會也開始呈現新的形態。教會透過「活動」以軟性方式來接觸世界,又或讓教會、信徒間有全人的交往,不單只是聖經、門訓、事奉和宗教的事,也有更人性化、更入世的「吃喝玩樂」,咖啡班是一個例子,還有時興的和諧粉彩、皮革班等,以各式各樣的「活動」打開教會的門,讓人自然進來。不然,教會真的自限成宗教場所。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「分區佈道事工」,其中九龍灣區於10月4日舉辦「當教會遇上Cafe」聚會,傳道人李晶負責分享「咖啡桌上的信仰對談」,《基督教週報》報導內容主要探討以工作坊形式讓參加者體驗 Café 文化,創建福音平台。報導標題「九龍灣區分區佈道事工 Café 文化反思福音佈道」,刊於該報第3037期(2022年11月6日)。 原文連結: http://www.christianweekly.net/2022/ta2042086.htm #基督教週報 #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 #Livilinks活伙

  • Freespace – 文創市集

    日期:10月29日 至 10月30日 時間:下午2時 至 晚上9時 (需於中午12時前完成Setup) 地點: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大草坪 Great Lawn, Art Park

  • 為社群尋找活動的空間

    你知道嗎?每天有多少社群正在尋找空間,讓不同人的想法、優點、潛能發揮出來,並且將人連結在一起。

bottom of page